当传统写字楼还在比拼 “电梯快慢”,新园区早已用 “生态、自由、温度” 重构办公逻辑。在这里,办公不再是 “格子间里的重复劳动”,而是 “自然里的灵感迸发、社群中的资源流动、生活与工作的无缝衔接”—— 每一处细节,都藏着 “不一样” 的惊喜。

低密生态空间:容积率仅 1.5,30% 土地种满绿植,办公楼被草坪、花境、水景环绕,推开窗就是鸟鸣与微风,午休时在林下步道散步,比咖啡更能唤醒灵感;

健康办公细节:每栋楼配独立新风系统,PM2.5 过滤率达 99%,连卫生间都是香氛系统 + 智能马桶;部分楼层设 “阳光办公区”,玻璃穹顶下的工位,晒着太阳敲键盘,冬天再也不用靠暖气 “续命”;

动静分区设计:办公区安静专注,公共区热闹开放 —— 屋顶露台可野餐团建,中央草坪能办露天市集,甚至有专门的 “冥想室”,压力大时躺平 10 分钟,满血复活再战斗。

【不一样的空间:从「固定面积」到「生长型载体」】

新园区的空间,从来不是 “租完就定型”,而是能跟着企业一起 “长大”:

灵活到 “任性”:50㎡起租,可按需组合成 “独立办公室 + 共享工位 + 专属仓库”,甚至能打通相邻楼层做 “loft 复式”;初创团队今年租 100㎡

明年扩到 300㎡,同园区内就能完成搬迁,不用折腾;

功能跨界融合:想做直播?有 “无影墙直播间”+ 隔音棉装修;想搞研发?可定制 “实验室级供电系统”;想做线下活动?中央展厅挑高 8 米,能容纳 200 人发布会,空间随需求 “变形”;

智能无感体验:手机 APP 搞定 “预约会议室 + 申请加班空调 + 报修打印机”,连快递都能直接送到工位(智能机器人配送),琐事少了,专注做事的时间自然多了。

【不一样的社群:从「孤独办公」到「圈层共振」】

在新园区,“邻居” 不是陌生人,而是潜在的合作伙伴、灵感来源甚至朋友:

产业社群精准匹配:按 “科技、文创、设计” 等赛道划分组团,同赛道企业集中办公,楼上做 AI 算法的团队,楼下就是硬件厂商,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聊成合作;

日常互动 “零门槛”:每周三 “园区开放日”,企业可申请开放办公区接待访客;每月一场 “跨界沙龙”,可能是设计师分享 “色彩心理学”,也可能是程序员教 “AI 绘画”,跨界碰撞常出 “金点子”;

资源对接 “不费力”:园区运营团队会定期整理 “企业需求清单”,帮做电商的找供应链,帮做内容的找流量渠道,去年有 12 家企业通过园区牵线达成合作,合同总额超 5000 万。

【不一样的生活:工作与生活「无界融合」】

新园区的终极浪漫,是让 “上班” 不再意味着 “失去生活”:

15 分钟生活圈:园区内有食堂(早餐 5 元管饱,晚餐提供轻食沙拉)、便利店、药店,3 公里内有商场、健身房、亲子乐园,下班接娃、买菜、健身顺路搞定,不用为 “平衡工作生活” 焦虑;

人性化细节拉满:母婴室配恒温壶 + 尿布台,宠物友好区可带狗上班(需牵绳),24 小时自习室开放到凌晨(方便考研 / 考证的员工),甚至有 “加班打车补贴”,细节处藏着对人的尊重;

绿色出行自由:充电桩覆盖率 100%,园区班车接驳地铁站,鼓励骑行上班(有专属停车区 + 免费打气筒),连通勤都能变成 “低碳小确幸”。

如果你厌倦了传统写字楼的刻板与疏离,不妨来新园区试试 —— 这里的每一缕阳光、每一次偶遇、每一处贴心设计,都在告诉你:工作,可以更美好。


电话: 173-9289-2504